当下,CBA官方已正式将25至26赛季CBA联赛的有关事项予以公布,其中涵盖赛程的安排情况,时间的安排情况,以及外援政策等方面 。
进行了42轮比赛,有8次更换外援,比赛在12月12日才开始,球员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就要两天进行一场比赛,老板还没算清楚账目,就被锁定了预算,球迷刚攒好年假,却发现赛季缩短了四分之一。

全运会出现撞车情况,亚洲杯预选赛存在堵门现象,夹在两者中间的联赛只能自行削减安排,46轮变为42轮,砍掉的4轮意味着4个主场被去除,对于中小俱乐部而言,那是几百万的票房以及周边收入凭空消失不见。晚开赛两个月,北方球馆冬季取暖成本又向上猛增一段,账目还没计算完毕,赛程密度成倍增加,48小时就要进行一场比赛,飞机晚点、高铁延误、球员感冒,任何一个小意外都能够让球队直接陷入崩溃状态。

外援注册次数,从原本的无限次被削减到了8次,这听起来好似是给那些资金雄厚的球队施加了限制,可实际上,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却是那些预算较为有限的队伍。以往的时候,球队还能够凭借着发掘潜力球员来补充阵容,将不合格的外援裁掉后再去赌一把新的球员,然而现在,每进行一次注册操作,就如同在进行一场赌博,一旦押错,那么能够翻身的机会就会减少一次。大牌经纪人趁机大幅度提高价格,因为他们清楚球队没有别的退路,于是签字费直接上涨了三成,俱乐部没办法,只能将此类风险转嫁给球员,使得合同中非保障性的部分被一压再压,这让外援们心里也犯起了嘀咕,担心万一自己连续两场比赛表现不佳就得离开,所以干脆减少传球次数,更多地去刷个人得分,如此一来,国内球员能够触球的时间又被进一步挤压了。
窗口期间国家队处于二月,联赛因此要被迫让路,当主力国手在休赛之际跟随国家队奔走,归来后就要面对两天一赛日程,体能教练连夜调整计划,将训练量削减降至原来一半,然而比赛一场都不能放松,老将膝盖出现积液,年轻人心率达到爆表,队医成为最为忙碌之人,一箱又一箱冰袋被送往酒店,数据公司统计表明,上赛季三天安排一场比赛时肌肉拉伤概率为2.1%,改成两天进行一场比赛后,热身赛尚未结束,这一数字已然飙升至3.4%,若真进入到季后赛,伤病名单预计会比战术板还要长 。

联赛在往年是10月正式打响开打,那个时候恰好正好赶上中秋国庆佳节,上班族会把年假以及调休二者拼合放在一起进行安排调节,如此这般就能连续观看三个主场赛事,而在今年联赛开打的时间是12月12日进行揭幕,不巧的是圣诞元旦这两个节日时间上出现撞车,再加春运期间机票价格又特别昂贵,请假三天的话在路上就基本要耗费掉两天时间,如此一来真正真正能够在现场观看球赛的日子是少之又少屈指可数,联赛赛程进行有效缩水,与之相对应的在平台上转播费用也跟着出现打折情况,然而会员价格却是一分钱都没有出现降低,在评论区里球迷们骂声则是此起彼伏一片,联赛的运营方面没有办法只能把弹幕抽奖的频率进行翻倍处理,即便如此送出的用作一等奖奖品的球衣仍然就是上赛季的库存。

老板叫苦,球员叫苦,球迷也叫苦,然而联盟却宣称自身也为受害者。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,地方体育局向球队下达命令,核心球员必须回省队报到,若有人不放行则别想获得赞助。亚洲杯预选赛关乎世界杯名额,篮协提前一年便划定窗口期,联赛若不让路便是与国家队争抢人员,舆论压力难以承受。两头皆是艰巨任务,夹在中间的CBA只能自我加压,赛程被压缩,收入减少,口碑下滑,这一切都归咎于联赛 ,
只妥协一回便会有第二次妥协,今年进行四轮削减,明年再来一场国际赛事,是否还要继续削减呢?短期内视为应急之举,长期来看却如同温水煮青蛙,品牌价值被一点点蚕食殆尽。NBA也曾遭遇停摆,人家直接缩短赛季,然而转播合同依旧能拿到手,广告商依旧会投入,原因在于球迷清楚停摆结束后一切会恢复正常。CBA这边年年都在变,赛季长度、外援规则、裁判尺度,说改就改,就连官方社媒预告都要用“暂定”二字,谁还敢进行长线投入呢?


有人提出干脆将其固定为42轮,往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再进行增减,把赛程表写入章程之中,任何人都不许变动。此想法固然不错,然而操作起来却颇具难度,全运会、亚运会、世界杯、奥运会,日历被排得满满当当,只要国家队成绩压力依旧存在,联赛便始终得做出让步。真正应当探讨的是怎样把蛋糕做大,而非每年都去研究怎样切得更薄。进行扩军、增加季后赛席位、开发夏季联赛、把季前赛迁至三四线城市,办法存在许多,关键在于有无魄力。
对外援政策而言也是如此,8次注册并非是终点,仅仅是下一次进行调整的起始点。真实应当限制的是单节上场的人次,而非注册的次数。四节安排七人次上场,末节允许两名外援同时在场,关键球全依靠外援进行一对一较量,国内球员全都蹲守在底角位置,从数据表上看本土球员场均出手数量持续下降。敢不敢把末节规则改成只能有一名外援上场呢?哪怕注册次数放宽到12次,球队也会把预算投入到一个具备防守能力且能组织进攻的外援身上,如此国内球员才有机会触碰到球。可叹这一步被长久搁置无法迈出,顾虑比赛观赏性不佳,顾虑比分过低,顾虑票房出现下滑,所以继续采用数字游戏来替代结构改革措施。

赛季出现缩水情况,球员的身价也随之缩水,经纪人透露,顶薪合同没有改变,不过中产阶层遭到挤压,原本能够拿到150万的工兵型前锋,现在俱乐部直接将其压到100万,爱签不签,年轻球员的情况更为糟糕,从青训出来的菜鸟,过去还能够依靠常规赛后期刷经验,今年少了4轮,垃圾时间减少,老将又不敢轮休,只能在板凳末端一直坐着,一年都打不上球,明年合同就没人续约,恶性循环一旦开启,三五年都缓不过来 。

转播平台正在进行算账,场次有所减少,随之广告位也跟着变少,平台针对联盟的版权费便会自然砍一刀,联盟进而将损失分摊给俱乐部,俱乐部回过头就会压低球员薪水,整条产业链共同面临过冬情况,未曾吃亏的唯有短期国家队,窗口期增加了集训时间,教练组可以凑齐主力进行一个月的合练,然而一旦正赛成绩没有起色,所有的锅依旧要联赛来背。
球迷实则不怕赛季时长有限,只怕年年状况各异,今日赛事轮数为四十二轮,明年却猛地又转变为五十二轮,而后年又再度变为三十八轮,无人能够确切把握其中规律,致使购票之时都不敢提前预定,联盟若真想稳固住基本盘,首先要将赛程予以固定,接着把外援相关政策清晰阐明,第三步才是着手开发全新市场,不然每年发布通告皆仿若在进行道歉,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将情感投入其中呢?

12月12日逐渐临近,广厦跟山西的揭幕战门票已然开售,顶层看台的票价未曾改变,然而内场却暗暗上涨了两成。俱乐部心里明白,赛季少了四轮,每一分钱都得预先放进兜里。球员在体能师的监督之下进行折返跑加练,球迷在手机上浏览机票酒店,老板坐在办公室计算奖金,联盟对外称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队。表面上各自忙碌,实际上都是在为同一块缩小的蛋糕竞争。
蛋糕能否做大,要看接下来三年是否敢动真格,固定赛程,放开外援末节限制,扩军,增加季后赛席位,把夏季联赛做成品牌,每一步都疼,每一步都能带来新钱,继续自我削减,只会一年比一年瘦,等到球迷彻底麻木,再发多少通告也拉不回人心。